Western Blot 中蛋白質轉漬膜的重要性
Western Blot(西方點墨法)是實驗室中最常用於分析蛋白質表現的技術之一。它利用抗體與蛋白質的專一性來檢測特定蛋白質,但整個實驗流程繁瑣,從蛋白萃取、定量、SDS-PAGE電泳、轉漬、封閉、抗體選擇到訊號檢測,每一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結果。在這個過程中,蛋白質的轉漬(Transfer)可說是影響後續檢測靈敏度的關鍵步驟。
在 SDS-PAGE泳後,帶負電的蛋白質需被轉移到固相載體上,通常使用 硝酸纖維素膜(NC膜) 或 聚偏二氟乙烯膜(PVDF膜)。轉漬方法以藉由電場促使蛋白質從凝膠移動到膜上最為常用,形成與原先凝膠中蛋白帶一致的複本。成功的轉漬取決於多種因素,包括凝膠與膜的完全接觸、蛋白分子大小、電壓電流的大小、轉漬的時間、轉漬緩衝液組成以及膜的選擇,依想看的蛋白質分子大小需調整不同的轉漬條件。
膜的選擇對 Western Blot 的結果至關重要:
• NC膜:疏水性結合蛋白質,不需活化,操作方便、價格低廉,成本低,但操作需小心以防破損,且對小分子蛋白結合力較弱,易在洗滌過程中遺失。
• PVDF膜:與蛋白質親和力高,需在甲醇中活化,適合高靈敏度檢測與多次重用,但成本較高。
其中,BSP0161 Bio-Doc 0.2μm PVDF轉漬膜,具有高結合力與低背景的特性,能在保持清晰蛋白條帶的同時,降低非特異性吸附。其均一孔洞結構可確保大、小分子蛋白均能順利轉移,特別適合高靈敏度的免疫檢測。膜材質兼具高機械強度與柔軟性,不易破裂,並支援再次剝離與再檢測,是兼顧穩定性與重現性的理想選擇。
此外,轉漬效率可受蛋白大小影響,一般將大於100 KDa的蛋白視為大分子蛋白,需要較長時間或濕式轉印以確保充分轉移;分子量較小的蛋白則適合半乾式轉印,節省時間與緩衝液。緩衝液組成也很重要,SDS可增加蛋白溶解度,促進移動;甲醇能協助蛋白與膜結合,但過高濃度可能固定蛋白,不利於轉漬。濕式轉漬最好在低溫(4℃)進行,以避免凝膠局部溶化或轉漬效率下降。
Transfer Sandwich的製作同樣影響轉漬成敗。凝膠、膜與濾紙的面積應盡量一致(通常膜與濾紙需比凝膠大一些),操作時確保層與層之間無氣泡,並均勻碾壓,使膜與凝膠貼合緊密。蛋白質分子尺寸遠小於膜與凝膠間的距離,因此更緊密的接觸能顯著提高轉漬效率。
在轉漬完成後,可使用 預染分子量 Marker 或 可逆染劑 (如Ponceau S) 來檢查轉漬是否成功。相比之下,BDPM2500 蛋白質標記 3-color Regular Range Protein Marker 可同時提供多色對照、清晰分子量標示與轉漬效率判斷,無需額外染色步驟即可快速確認條帶位置與轉漬完整性,大幅提升操作便利性與實驗精準度。
總結而言, Western Blot 的核心價值在於精確檢測蛋白質表達,而蛋白質轉漬膜的選擇、操作與效率直接影響結果可靠性。選擇如 BSP0161 Bio-Doc 0.2μm PVDF轉漬膜 這類高品質膜材,能顯著提升訊號強度與重現性,搭配高辨識度的 BDPM2500 蛋白質標記 3-color Regular Range Protein Marker,可協助研究人員在每一次轉漬中獲得更穩定、更可靠的實驗結果。無論是膜材質、轉漬方式、緩衝液配方,或是操作細節的掌握,都決定了最終訊號的清晰度與重現性。對 Western Blot 實驗者而言,深入理解並掌握轉漬膜的相關技術,是確保蛋白質分析成功的基礎。
立即聯絡我們,獲取專業支援!
📞電話: 台北 02-2228-8950
新竹 02-2228-8950#208
高雄 02-2228-8950#209
📧信箱: info@lis-te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