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丸也能客製化3D列印?新技術讓胃藥「漂浮更久、藥效更穩」

隨著3D列印技術在醫療與製藥領域迅速發展,個人化藥物製劑成為現今藥學研究的重要方向。近期由韓國慶北大學藥學院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創新研究,展示了如何透過「半固態擠出式(Semisolid Extrusion, SSE)3D列印」技術,製備出可於胃部漂浮、且具長效緩釋特性的法莫替丁(Famotidine)錠劑,與傳統製造方法相比,具有簡便性和多功能性。

為什麼要開發胃漂浮錠?

胃漂浮錠是一種藥物傳輸系統,旨在延長藥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,這可以使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更穩定,並由於減少給藥頻率而降低副作用。這種方法還具有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優勢。胃漂浮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胃滯留,包括漂浮、膨脹、高密度系統和生物黏附系統,且不受腸道蠕動之影響。

利用HPMC與3D列印創造低密度藥錠 - 非發泡系統

本研究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(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, HPMC)為主要成膜材料,並加入乳糖、微晶纖維素(MCC)及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 K30),調製成膏狀混合物後,利用 3D生物列印機(Dr. INVIVO 4D6)逐層堆疊列印。

研究團隊透過調控 HPMC 濃度(10%、14%、18%)及內部填充率(infill ratio:10%、30%、50%),成功製備出 9 種具有不同密度與溶出曲線的法莫替丁錠劑,且均展現良好的結構穩定性與浮力。

相較於傳統發泡系統,本方法避免了因產生二氧化碳而可能導致的腸胃不適問題。

藥錠不同填充百分比,由左到右密度增加

圖片來源:Hyun Seok Yang and Dong Wuk Kim, 2023. (Figure 2) 

實驗亮點與關鍵成果

  • 浮力持續超過10小時:所有3D列印藥錠均可立即浮起(Lag time為0秒),且於模擬胃液中穩定漂浮長達10小時以上。
  • 可調控釋放速率:藉由填充率與HPMC的比例變化,可設計從快速釋放至緩釋型的多種溶出曲線。
  • 藥物穩定性高:DSC與PXRD分析證實列印過程中藥物結晶型態未明顯改變,確保成品品質。
  • 最佳釋放模型吻合 Korsmeyer–Peppas 模型:顯示藥物主要透過HPMC基質的擴散與膨脹行為緩慢釋放。

 

依藥物的配方組成與填充比例,藥物溶解速度可作調控,延遲藥物的釋放速率

圖片來源:Hyun Seok Yang and Dong Wuk Kim, 2023. (Figure 8) 

未來展望:個人化藥物製劑的新契機

本研究證實SSE 3D列印不僅能製作複雜內部結構的錠劑,更能依據病患需求,量身打造浮力控制與藥效釋放曲線,為未來個人化醫療鋪路。此外,相較傳統壓錠技術,SSE列印不需高溫或高壓,適用於熱敏感性藥物或蛋白質藥劑。

參考文獻

Fabrication of Gastro-Floating Famotidine Tablets: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-Based Semisolid Extrusion 3D Printing. (2023)

👉線上閱讀 DOI:https://www.mdpi.com/1999-4923/15/2/316

想了解更多關於Dr. INVIVO 3D生物列印機嗎?請立即聯絡我們!!

📞電話台北 02-2228-8950

             新竹 02-2228-8950#208

             高雄 02-2228-8950#209

📧信箱: info@lis-tek.com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